小编见到刘亚静时,她刚刚完成一台妇科手术。走在妇科一疗区的走廊,她说这里是她待了35年的“家”。
35年来,浙大妇院吉林医院(长春市妇产医院)妇科技术从“开腹”发展到“超微创”,她也从青涩学子成长为学科带头人,“变化”实在太多,但唯一不变的是一颗医者之心,是无数病痛的生命让她知道何为真正的医者。
成长:患者,是最好的老师
1990年夏天,怀揣梦想的刘亚静迈入长春市妇产医院。 卵巢囊肿、子宫肌瘤、卵巢癌……3年轮转,她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冰冷的医学名词的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家庭的忧心。最后,她决定选择妇科作为一生的事业。 岁月流转,她渐渐褪去青涩,在无影灯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从容。经她之手完成的手术、被救治的患者,已多到不计其数。术前周密思量,术中精准甄别,术后严谨复盘,日复一日的实践与反思,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 刘亚静常说,她感谢每一位患者,因为患者是最好的老师,她们带来的“教学”是最宝贵的财富。
见证:从开腹到超微创
初到医院时,妇科领域的手术主流还是开腹。即便是常见的宫外孕,也要经历大切口带来的创伤。 当微创技术出现后,手术出现了大变革! 刘亚静赴上海、北京学习腹腔镜、宫腔镜技术,并将先进的技术带回来。从多孔腹腔镜到单孔腹腔镜,她紧跟时代技术前沿。 当年的宫外孕开腹手术,如今已经可以利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做到超级微创且无痕。
宫腔镜下切除巨大黏膜下肌瘤、前哨淋巴结显影助力恶性妇瘤微创手术更精准、微创小切口解除巨大囊肿困扰……
从开腹到微创,刘亚静见证了医院妇科手术技术的一次次变迁。她也欣慰于医院妇科手术技术一直跟随潮流而动,为守护女性健康从未停下探索与实践的脚步。
仁心:为患者着想的一颗心
刘亚静的手机里,珍藏着10年前一位内蒙古患者的微信。患者初诊时仅20岁出头,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来院就医。也因为那次诊疗,刘亚静专业、认真、负责的态度,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尊重。此后,每当有妇科相关问题,患者都会微信咨询,而刘亚静也会事无巨细地帮着分析、给出意见。十年光阴荏苒,这份联系成为患者最安心的求助通道。这份跨越时空的信任,很厚重。 今年4月,14岁的佳佳(化名)腹痛难忍,伴随恶心呕吐,被紧急送到刘亚静的诊室。凭借丰富的经验,她意识到可能是卵巢囊肿蒂扭转。情况紧急,她带着佳佳冲向彩超室,与电诊科主任张锐紧急会诊。彩超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:右侧附件区囊肿,蒂扭转风险极高!术中,团队不仅稳妥切除了囊肿,更妥善处理蒂部扭转540度这一险情,保全了佳佳的卵巢,也保留了她未来的幸福。
刘亚静说,所谓医者仁心,就要真心地为患者考虑,这份心意,患者是能感受到的。
培育:提灯引路、静待繁花
刘亚静的炽热之心,不仅倾注于患者,也毫无保留地给予团队。自从肩负起科室发展的重任,她鼓励年轻人放开手脚去实践,甘愿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,默默支持,陪伴成长。 她鼓励年轻医生投身健康科普,将专业知识化作守护大众健康的盾牌。“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”“吉林省健康科普达人脱口秀擂台赛三等奖”……团队无数荣誉的背后,是她托举的殷殷目光。
三十五年光阴,从青丝到华发,刘亚静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妇科事业和无影灯下的生命。
回首来路,在与病魔较量、与患者同行的征途中,她深刻体味着这份职业的无上荣光。着眼未来,她更希望妇科的发展从单纯的“疾病治疗”转向覆盖女性“全生命周期”的健康管理。
她相信,无论技术如何飞跃,“以患者为师,以仁心为灯”的初心,才是照亮医学前路的永恒星光。
浙大妇院吉林医院(长春市妇产医院)经典手术案例
浙大妇院吉林医院(长春市妇产医院)“四平移”举措
了解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——浙大妇院吉林医院开办进展情况
初审:刘亚静
复审:赵慕欣
终审:潘永苗